亞林松花粉從國際救助走向大眾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覆蓋日本森林面積30%的松林(赤松)遭到松材線蟲毀滅性危害,日本朝野上下一片焦急。
日本林木協會的育種專家在松樹雜交育種時發現中國的馬尾松與赤松的雜交后代有抗線蟲病的特性,故產生了用雜種松樹替代赤松的想法,希望我國支持20立升馬尾松花粉。
1982年,日本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提出援助請求,當時的萬里副總理答應了日本的要求,并把這項任務交給林業部,因馬尾松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區域所以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松花粉研發中心上級單位)就接手了這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由主管領導、技術人員、有經驗的工人組成的攻關隊伍“援助日本馬尾松松花粉采集組”也隨即宣告成立。經過2年時間的潛心鉆研,阻礙任務顧利完成的兩大技術難關:大規模人工采集與儲存保鮮被成功攻克。攻關組發明的新技術能在常溫且松花粉營養成分絲毫不受損的前提條件下,使松花粉所含水分從40%迅速下降到5%,并且3年內活性不發生任何改變。這項技術保證了長達六年(84--89年)的雜交育種期內,每年都能為日本提供60立升松花粉。最終,雜種松被成功培育出來。為了表達謝意,日本把雜種松種命名為“和華松”(即大和民族與中華民族友好合作的結晶),而大規模人工采集與儲存保鮮這兩項技術也為我國日后松花粉的產業化寞定了堅實的基礎。松花粉保健藥用歷史十分悠久,然久臧深人未識。
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松花粉造福于民,1988年,依托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松花粉開發利用實驗站應運而生;1993年,經中國林科院研究并報林業部批復,“松花粉開發利用實驗站”更名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松花粉研究開發中心”。自此,以亞林(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為品牌的優質破壁松花粉產品逐漸走進干家萬戶,怡如“舊時王謝堂前燕,今日飛入百姓家”,帶給人們健康、吉祥。在現代松花粉發源地浙江亞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遺余力的推動下,我國保健品新品類松花粉由此催生,浙江亞林生物由此而成為現代松花粉行業的締造者。
1983年3月,中國政府援助日本政府“雜交用馬尾松花粉”五年協議簽字合影
從右數1-5是以日本大使館參贊為首的日本代表
從左數1-6是中國林科院侯治溥副院長為首的中方代表
地點:中國林科院西樓
援日花粉項目組科研人員在和華松前合影
和華松